每日闲情114期:【中庸之道】
解释: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,由孔子提出,后由子思(孔子之孙)在《中庸》一书中系统阐述。它强调为人处世应追求“不偏不倚、恰到好处”的平衡状态,既非过度,也非不及。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: 1. 字面含义 中:不偏不倚,无过无不及。 庸:常也,指常理、常道(一说“用”,即实践)。 合起来意为“以中为常道”,即在日常言行中保持中正平和。 2. 核心思想 反对极端:不走偏激路线,避免“过”(过度)与“不及”(不足)。 例如:勇敢是美德,但过度是鲁莽,不足是懦弱。 动态平衡: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调整,达到“时中”(因时制宜的适中)。 天人合一:通过修养心性,使个人行为符合天道自然的和谐规律。 3. 实践表现 个人修养:情绪节制(如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”),言行得体。 人际关系:“和而不同”,既保持和谐,又坚持原则。 社会治理:主张“执两用中”(权衡两端取中间),避免严刑峻法或放任自流。

综合取肖:羊鸡虎兔猴牛